2019-07-16
5471次
字體
近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部署,聚焦重點、聚集資源、聚合力量,匯聚磅礴之力,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意見》的出臺,有利于統一思想認識、匯聚強大力量,共同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奠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當前,鄉村產業發展面臨不少的利好機遇,有著巨量的資源要素、市場需求、創造空間,蘊藏著巨大潛力,加上國家惠農政策的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將迎來空前高潮。
鄉村產業振興離不開農業全程全面現代化,鄉村振興過程中,會帶動相關農機領域的進一步發展,使農機行業向更深、更寬領域拓展。那么,農機行業將迎來哪些機遇?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農業綠色化發展→綠色型農機
《意見》提出要強化資源保護利用,大力發展節地節能節水等資源節約型產業。建設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國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產能、列入國家禁止類產業目錄的、污染環境的項目,不得進入鄉村。推進種養循環一體化,支持秸稈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推進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
解讀:秸稈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是近些年來正在如火如荼進行著的細小產業,尤其秸稈產業時間更長一些,借此東風,近年來青貯機械、秸稈打捆機、秸稈粉碎還田機等農機裝備在并不樂觀的農機市場上尤為“吃香”;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機械從去年開始就得到了大規模發展和更多的重視,今年秋季將在青島舉辦的國際農機展還將特設農業廢棄物利用處理設備專區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環保設備專區,未來一兩年內農機市場上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相關機械裝備。
除此之外,在水資源節約利用方面,摒棄大水漫灌,大力發展噴灌、滴灌等節約型灌溉是未來趨勢,農業節水裝備也是一片藍海。
農產品加工流通→加工機械
《意見》指出,要提升農產品加工流通業,支持糧食主產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建設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加工強縣。鼓勵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發展農產品初加工,建設一批專業村鎮。統籌農產品產地、集散地、銷地批發市場建設,加強農產品物流骨干網絡和冷鏈物流體系建設。
解讀:據農業農村部數據,當前全國已培養近10萬個種養大戶、3萬個農民合作社、2000個家庭農場、4000家龍頭企業,建設了15.6萬座初加工設施,新增初加工能力1000萬噸,果蔬等農產品產后損失率從15%降至6%(果蔬分揀設備功不可沒)。2018年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7.9萬家、營業收入達14.9萬億元。未來,農產品深加工與農產品全產業鏈發展將是重點。流通方面,冷鏈物流體系建設也會加強。
鄉村產業發展新動能→農機人才
《意見》表示要推動創新創業升級,增強鄉村產業發展新動能。實施鄉村就業創業促進行動,引導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退役軍人、科技人員等返鄉入鄉人員和“田秀才”、“土專家”、“鄉創客”創新創業。創建農村創新創業和孵化實訓基地,加強鄉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藝人和經營管理人才等創新創業主體培訓,提高創業技能。
解讀: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最終要依靠科技和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突破口,而農機人才是新型職業農民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實現鄉村產業振興與農業全面現代化,農機人才的培養與發展尤其重要,農機人才具有公共性、基礎性和社會性屬性,是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第一資源。(來源:農機網)